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>新闻资讯

宫寒不是病,不调就多病?试试暖宫四部曲!
发布日期:2025-09-11 17:23       作者:New Media       浏览:10.2万

手脚冰凉、痛经难忍、气色不佳……这些困扰许多现代女性的问题,背后可能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——“宫寒”。“宫寒”是一个深入人心的中医概念,但它并非指子宫腔内的温度真的过低,而是中医对一系列特定症状的概括性描述。


什么是“宫寒”?


在中医理论中,“宫寒”的“宫”是一个广义范畴,不仅指子宫,也涵盖了整个女性生殖系统。“寒”则有两种含义:一是“实寒”,即外感寒邪,如贪凉吹风、饮食生冷,使寒气侵入体内;二是“虚寒”,即体内阳气不足,无法温暖脏腑,从而内生寒象。


因此,“宫寒”本质上是女性生殖系统的功能处于一种低沉、缺乏温养的状态,从而导致其生理功能紊乱。


宫寒常见的主要症状


月经方面:月经周期延后、经量少、颜色黯黑、有血块;痛经严重,小腹冷痛,得热(如用热水袋敷)后疼痛减轻。


腹部感受:平时经常感到小腹部发凉、冷痛,对寒冷格外敏感。


全身表现:手脚冰凉,畏寒怕冷,精神疲惫,气色不佳,面色苍白或黯黑。


065.jpg


生育影响:中医认为宫寒不利于胚胎着床和生长,可能影响受孕,或怀孕后出现流产的风险相对增高。


其他:白带量多、清稀;容易腹泻;腰膝酸冷。


暖宫指南四部曲


1、艾灸法


取穴:命门、八髎(上髎、次髎、中髎、下髎各一对,称八髎)、神阙、中极、子宫。


艾灸时间约15-20分钟,以局部皮肤微微发红但不灼伤皮肤为度,以感觉艾灸的温热辐射至整个小腹部或者整个骶尾部、盆腔区为佳。


需要注意的是,如果行经顺畅,经量较多,不需要艾灸。如果经期腹痛明显,月经色暗,血块大且暗黑,是可以艾灸的。艾灸可以帮助瘀血排出,驱散“宫寒”。如果症状严重,还可以选择针灸治疗。


2、暖宫操


(1)腹部暖宫操


方法:每晚睡前仰卧床上,搓热双手,掌面贴肚皮,从肚脐开始,掌根用力,双手分别从肚子两侧沿盆腔区域滑至会阴区,再双手重叠,指尖用力,沿任脉滑至肚脐。按摩50次,按摩至微热感为宜。


贴士:孕期及月经期,特别是月经量多、淋漓不尽时,不宜做暖宫操。


(2)足底暖宫操


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的常用腧穴之一,位于足底部。涌泉穴直通肾经,也是浊气下降的地方。经常按摩涌泉穴,可益精补肾、强身健体,去除“宫寒”、防止早衰,对肾亏引起的眩晕、失眠、耳鸣、头痛等也有一定的疗效。


按揉涌泉穴的方法很简单,每日临睡前用温水泡脚,将手互相擦热后,用左手心按摩右脚涌泉穴,右手心按摩左脚涌泉穴,每次100下以上,以搓热双脚为宜。


066.jpg


3、温经补肾泡脚方


选用艾叶、桂皮适量,清洗后放入砂锅,加适量清水大火烧开,转小火炖十几分钟,让水逐渐变温,用其泡脚即可。在浸泡的过程中,也可以不断加入新的艾叶桂皮水,使水保持温热。


4、饮食调理:忌生冷,食温补


日常饮食中多加入温性食物,如羊肉、牛肉、韭菜、桂圆、红枣、生姜、核桃、荔枝等。在烹饪时适当加入葱、姜、蒜、花椒、桂皮等温热性质的调料。


食疗推荐:平时可以喝一些红糖姜茶,有很好的驱寒暖宫功效。当归生姜羊肉汤是一道经典的温经散寒的药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