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>新闻资讯

工作20年后我才明白:别让你说话的方式,毁掉你的优势
发布日期:2019-12-23 08:44:51       作者:鲁南制药集团       浏览:48.5万


所有社会关系的建立,都是从一场对话开始的。


罗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曾说:


“会交谈的人身上会散发磁性光芒,故事、人、资源都被他吸引了过来。当你开始学会和陌生人交谈的时候,你就找到了和整个世界的连接方式。”


宴会厅、餐桌边,走廊里,茶水间……几乎任何一个场景都可以成为与偶遇的人交谈的时机,而所有的在这些场景下发生的交谈都可以用“small talk(微交谈)”来概括。


在《牛津字典》中,这个词被解释为:和不熟悉的人谈些不重要的事。


在跨文化研究专家戴愫看来,带着社交的心态,和陌生人聊上几句没有清晰目的、没有明确意义但很有意思的话,会为你们将来的合作创造很大的可能。


她在新书《微交谈:如何提升与陌生人的社交力》写到:重要信息都是在非正式渠道流通的,重要关系也是在非正式渠道结成的。


作为一名跨文化沟通咨询师,戴愫致力于帮助在华外企和国际化的本土企业经理人,进行跨文化咨询和培训,客户包括苹果、欧莱雅、阿里巴巴、腾讯等。


在找到这条路之前,戴愫还是一个不善于聊天、不屑于聊天的职场小白。


直至发现提起自己的名字时,同事们都很陌生,她才顿觉自己在与他人建立链接的能力上出现了缺失。


于是,她开始研究“微交谈”到底是怎么一回事,并开始借助闲谈开启有效社交。


在美国知名公立研究型学府马里兰大学读书时,她曾通过与初次见面的校长攀谈,PK掉一众本土学生,申请到了减免学费并提供生活费的校园行政岗位。


修完硕士学位后,戴愫直接去到全球最大的公共服务提供商ResCare华盛顿总部,担任中国项目经理,而这次机会,也源于她与老板擦肩而过时的一次微交谈……


眼镜.jpg

图片来源于站酷海洛

以下,是戴愫的自述:

1.学会微交谈,能在关键时刻弯道超车

 

在给国内的企业同事们做培训的时候,我发现他们大多是即将被短期派驻,或是长期派驻到国外的员工。


他们存在一个共同的技能短板,就是small talk的能力。


其实这个词很难翻译成中文,“微交谈”听起来也不是很好理解。


凡是语言当中不太好翻译的,一定是文化当中存在某个缺失,因为语言的边界就是文化的边界。


我们中国人的文化性格跟椰子很像——外面壳很厚,对陌生人防备心很强,不太善于释放对陌生人的善意,但是一旦脱去外壳,会发现里面空间又大又柔软。


而西方社会的文化性格像桃子,外皮特别薄,对陌生人跟对朋友的态度很容易一致,但别忘了,桃子里边有一个硬核,空间也特别小,因为他们极其注重个人隐私。


所以很多人出国之后才发现,在一些商务场合不知道该怎么聊,跟同事也仅仅是工作上的交流,而没有做这种small talk的交流。


但其实,重要信息往往是在非正式渠道流通的,重要关系也是在非正式渠道结成的。


尤其是当你想在关键时刻弯道超车的时候,微交谈能提供捷径。


以我为例吧,刚去美国读书时特别窘迫,首先作为学生,我需要支付学费和生活费,毕业以后需要去找工作。


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社会,没有任何人际关系的情况下,我鼓起勇气借small talk争取到了第一次机会。


到了马里兰大学我发现,大家都在争取校园里的行政岗位,这份工作不仅能提供生活费,还能学费全免。


我也申请了好几个,但都没成功,因为都被美国当地学生抢到了,当时心理很不平衡。


听说学校里的开放参观日当天校长会来时,我提前看了下他的照片,做了一些功课,然后在当天看到他时,我就主动上前跟他聊起来了。


我先介绍自己来自中国,对学校褒扬了一番,还提了几句校长的政绩,他听了自然很开心。


然后我才慢慢切入正题,说我这段时间在校园里面找GA(Graduate Assistantship研究生助学金)的工作,但这些工作全都是本地学生在做,而国际学生可能更需要这个机会。


他立马就明白了,然后就把我拉到一个叫Mac的人旁边,问他的办公室是不是有一个合适的职位。


结果就是,我顺利拿到了那个名额。


我们要明白,这个时代已经从熟人社会变成了陌生人社会,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,就需要有跟陌生人打交道的本领。


如何在第一时间用第一句话吸引别人的关注,是每个人都需要学习的技能。


键盘.jpg

图片来源于站酷海洛

2. 向上管理+横向管理,不做“佛系职场人”

 

在职场中,微交谈的重要性就更不言而喻了。


职场人其实都需要具备一定的领导力,一提到领导力,有些人就会跟职位高低联系起来,这未免过于狭隘。


任何人,只要能通过与他人协作完成工作,就是一个有领导力的人。


这在职场中涉及到两个方面,一个是向上管理,一个是横向管理。


横向管理就是与同级的人协作,而向上管理好像比较困难。


其实不然,你要相信,自己是可以管理到领导对你的期望值的。


渠道有很多,除了书面沟通,总结汇报等等,另外一个重要的渠道就是微交谈。


你有没有跟领导聊过天?聊天的次数够不够多?他心中的职业蓝图你知不知道?你跟领导的职业赛道是不是同一个方向?


这些在正式场合中他一般是不会讲的,但是在非正式渠道就有可能聊出来,你需要在多次聊天当中积累信息。


举个简单的例子,假设领导给你定了一个目标,并没有给你设置实现期限和检查的标准,那你就得停下来跟他确认,并且之后再把期限稍微缩短一点,把标准再稍微拉高一点,递交的时候他会非常惊喜。


这样一来,很容易就会管理到他对你的期望值了。


甚至当你有加薪意愿的时候,你敢不敢去跟老板聊?


有人说,我们公司每年都固定加薪,没得聊,那也不一定。


公司每年固定加薪,所有人的比例都不一样,可能你的加薪比例跟你的成长速度是不成比例,如果这件事情已经困扰到你,甚至你都想愤然离职了,在这种情况下,领导是希望你跟他聊一聊的。


而且,加薪申请并不只是递个申请那么简单,得先说再写。


可以先探一下领导的口风,说一下你的目标和计划,如果申请交上去后没被回复,你再跟他聊聊自己的差距,自己在哪方面是需要提升的。


从这儿,你会再次管理到他对你的期望值。


他知道你是对自我期许很高的人,而不是没有能量、缺乏热情的“佛系青年”。


解决方法.jpg

图片来源于站酷海洛

3. 职场沟通切忌情绪化,做一个职业化的人


其实很多时候,职场人拼的并不是结果,而是过程。


什么意思?就是你要让对方知道你是努力的,哪怕结果不好,领导都有可能给你一个回旋的机会。


很多人以为有了成绩才会有机会,或者没有实力之前的社交都是无效社交。


其实这个顺序是不对的,我们在社交的时候才会获得很多机会,然后在机会当中你可以去磨练自己的本事。


当人的社交圈广了,视野更上一层,能力自然也会更上一层。


我们不仅要跟同事、领导交接工作,更要学会用微交谈跟他们建立链接。


工作就是为了解决问题,而问题背后全部都是人在推动。


如果我们只会跟人建立职场上的工作关系,而完全不懂建立非正式渠道的非正式关系,很多问题最终可能根本无法解决。


我曾经就踩过情绪化的坑。


记得有一个项目我推进的速度不够快,有位同事发邮件责怪我,还抄送给了领导,一下就把我激怒了。


我回的邮件第一句话就是“这不是我的错”,还做了一个金字塔作为支撑。


发完我就后悔了,因为我知道这么做之后会有什么后果,仍然选择去做是可以的,适度的发怒可以展示自己的原则和底线。


但我当时是出于冲动,事先并没有想清楚。


后面我偷偷地想撤回来,但是没成功。


不出所料,那个被我怼回去的同事日后过了很长时间,还在工作中给我设置种种障碍。


所以在职场上,我们需要做职业化的人,而职业化的人跟生活中的人是不太一样的。


交谈就像表演,可能有计划也有即兴,比如说我不想去做社交,因为我觉得社交很假。


但社交并非要求你从真自我完全跳到假自我当中,这样你肯定会觉得自我背叛或自我否定。


我们要做的是,在真自我和假自我当中找到一个交际圈。


那个交际圈在心理学上称作“健康的假我”,或“社会化的真我”,这个圈越来越大的时候,人就成长了。


这是我们在社交当中应该到达的成长阶段,首先要说服自己,社交不应该有偏见。


真正的社交不是操纵索取,而是互助合作。


我们有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背景,有自己的人脉,还有自己看世界的视角。


当一个人在释放爱和能量时,旁边的人一定会自然地向他靠拢。


写在最后


对于职场人来说,学会微交谈尤为重要,说错话不要紧,重要的是要敢于开口,不然怎么会跟外界达成良性合作呢?


即使像戴愫这样的跨文化沟通顾问也是摸着石头过河,一步一步从职场新人走过来的。


她说:


“职场人非常有必要通过主动攀谈,建立与周围人士的情感链接,修好横向管理和向上管理这两门功课。只有这样,才有可能获取更多关键信息和成长机会,在想要弯道超车的时候,找到成功的捷径。”

文章来源于“插座学院”微信公众号